返回精密测量院首页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科学院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为隆重纪念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用榜样力量激发广大女职工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大力展示科苑女职工知性优雅的卓越风采、建功立业的奋发精神,精密测量院妇工委、女工委组织开展"寻找最美的你"精密测量院优秀女性典型推选主题活动,推选出优秀集体生物磁共振波谱研究部、陈世桢等12个优秀典型。
生物磁共振波谱研究部-“全国巾帼文明岗”

  生物磁共振波谱研究部现有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9名,特别研究助理15名,科研助理和实验师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4名。其中女性占超过60%。研究部目前承担了973项目计划、基金委创新群体、重点项目、卢嘉锡国际团队、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任务。以认识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和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目标,以磁共振波谱为主要手段,在分子、细胞和活体水平上,开展原子分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及动态过程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实现了原位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解析,将原子分辨的蛋白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从离体推进到活细胞系统,实现了毫秒量级蛋白质构象转化的高效表征核磁共振方法并阐明了与功能的关系。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如Science、JACS、Angew.Chem.Int.Ed.、Nat. Commun. Chem Sci、Nucleic Acids Res、PNAS、Neuroimage、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SCI论文600余篇。
  生物磁共振波谱研究部女职工基本上都是博士毕业,海归比例超过80%,是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女强人”,撑起了我院生物波谱领域工作的半边天。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全国妇联关于表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决定》(妇字 〔2023〕 9 号)。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生物磁共振波谱研究部,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陈世桢---磁共振影像研究部(巾帼建功) 2021年武汉“新时代巾帼英雄”;2022武汉楷模年度人物
陈世桢研究员是磁共振影像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从事磁共振分子影像及肿瘤的多模态影像研究,主要影像手段包括MRI、 CT、 PET、超声、光声和光学成像等。作为核心骨干参与研制了人体肺部气体MRI 创新仪器,主要负责其核心部件自旋交换光抽运的光抽运泡的设计和涂层的优化,将Xe磁共振信号灵敏度提高50000 倍以上,成功“点亮”肺部盲区,解决了传统MRI 对肺部空腔不能成像的挑战,获得国家食药监局的创新通道审批,在多家三甲医院用于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疗和研究。仪器核心指标全球领先,并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主动请战,带领抗疫科研攻关临时党支部,赴武汉同济医院和金银潭医院一线,利用该装备在全球首次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功能精准、可视化评估,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2021年9月,受邀参加了湖北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并作为女性科技人才代表发言。
  主持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中科院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重要科技项目;发表SCI 论文30余篇,总引超过1600次。申请18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2017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奖(第一完成人),先后入选武昌英才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计划、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
姜凌---生物磁共振研究部(巾帼建功) 2022年度“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姜凌博士毕业后赴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化学系深造,2006年回国受聘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现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建立了第一个生物大分子实验室。姜凌研究员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长期奋斗在科研一线,在传染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在Nat. Commum.、PNAS、JACS、JMR等国际权威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姜凌研究员响应国家号召,聚焦“健康中国”科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发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磁共振研究的核心技术,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担任2017-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2020-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岗位人员。
  姜凌研究员长期从事重要疾病靶标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在科研实践中积累经验,发展了适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的高灵敏高分辨的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其中基于投影重建的快速4D NMR方法被仪器厂商作为标准序列进行推广,N-14和F-19分析方法成功实现生物组织内癌症标志物的高效检测,成功捕获“超级细菌”的蛋白质磷酸化瞬态复合物并阐述其分子调控机制,为“超级细菌”的药物研发和防控策略贡献了重要力量。
  姜凌研究员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真诚的爱国情怀,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为推动我国生物磁共振波谱学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唐丽艳---理论与交叉研究部(巾帼建功)
唐丽艳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基地班,后推荐免试到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10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2017年晋升为研究员。
  唐丽艳研究员密切围绕精测院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基本物理理论检验、少电子原子精密谱理论、新一代光频标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原创性的理论预言工作,且理论预言已被实验所证实。例如,她和合作者首次提出利用氦原子幻零波长检验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的新方案[Phys. Rev. A 88, 052515 (2013)],持续推动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K. Baldwin实验团队的国际合作[Phys. Rev. Lett. 115, 043004 (2015)],实现氦原子幻零波长的精确计算与精密测量,实现非能谱检验QED领域中从“0”到“1”的突破,从而开辟了QED理论检验的新方向。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Science 376, 199 (2022)],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被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此外,她和合作者预言的氦原子魔幻波长已被阿姆斯特丹W.Vassen组的实验所证实,从而助力氦原子精密光谱测量精度达到百亿分之一[Phys. Rev. A 98, 040501(R) (2018)];预言Mg原子光钟存在可操控的魔幻光场强度,可将钟频移抑制到10?19以下,这对发展高精度的Mg光钟测量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Phys. Rev. A 101, 053414(2020)]。最近,她率先研究负能态对光钟体系多极极化率的影响,揭示了之前所有计算中缺失的负能态的重要性,解决了Sr光钟多极极化率理论与实验之间符号长期相反的问题[Phys. Rev. A 100, 042514 (2019);arXiv:2301.06740(2023)],受到了光钟领域的广泛关注。
班璇---环境与灾害研究部(巾帼建功)
在中国长江母亲河里生活着一种美丽古老而充满灵性的生灵,它小时候在广袤无边的大海中生活十几年,长大了就会游回长江里繁育后代,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它为“中华鲟”。班璇正因为研究生阶段导师的一个研究课题与“中华鲟”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三峡大坝、葛洲坝等水利工程对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流影响巨大,这些变化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去野外监测。班璇了解到通过构建栖息地模型,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中华鲟产卵栖息地搬到计算机的虚拟世界中,这样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华鲟”野外产卵场的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它的自然繁殖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可是,研究之路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由于这个研究涉及到生物学、水力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仅凭班璇她一己之力没法完成。经过了无数次碰壁,班璇成功联系到一位美国地质调查局野生动物保护署的Ken Bovee教授,他教会了班璇使用先进的栖息地模拟技术。而在研究过程中,班璇又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杜浩研究员团队长期合作,这些学科交叉学科团队的助力推进了“中华鲟”栖息地的产卵机制研究。
  班璇说:这一生能与“中华鲟”这美丽的生灵结缘是我的幸运,我要用毕生的智慧和精力,为保护它重返长江母亲河的怀抱贡献一点绵薄之力。这是班璇创作的一首有关中华鲟的诗歌:
  鲟情记
  亘古千年生奇鱼,长江风雨凝神力。
  洄游千里寻归处,波底情思壮海鳞。
  此缘绵绵无绝期,自在茫茫何惧险。
  中华有鲟自有灵,愿与此灵共生息。
王芳---原子频标部(巾帼建功)
       王芳同志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还获得了湖北省首届“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和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优秀青年人才奖”。
王艳兰---原子分子光物理研究部(巾帼建功)
王艳兰是原子分子光物理研究部副研究员,专注于飞秒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方面基础学科研究。她瞄准强场中的多体关联效应、阿秒电子动力学探测和量子调控等物理前沿,勇于创新。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
  王艳兰同志科研成果突出,系统阐明了多电子极化、电子关联等效应对原子分子强场电离过程的重要影响;在团簇分子解离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发生在亚飞秒时间尺度下的激光诱导电子迁移机制,为利用飞秒强激光控制复杂分子化合物的超快动力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提出并设计实验验证了一种利用偏振门光场精确操控电子超快动力学以及准确测量强关联体系两电子电离时间延迟的新方案。
  目前已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A等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精密测量院拔尖青年人才”、“精密测量院青年突击手”等荣誉。
李莹---测量与导航部(巾帼建功)
李莹同志自2014年进入中科院测地所(精密测量院)工作以来,踏实工作,努力进取,团结同志,勇于创新,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进入中科系统后,李莹同志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使命,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科研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
  在工作中,针对自己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工作实践能力不足的实际,着力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探索与锻炼,向先进典型学、向资深前辈学、向周边同事学,推动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院主要职责和团队研究方向,李莹同志系统开展了GNSS掩星大气观测技术高精度算法和数据应用研究,为高精度定位和天气预报需求提供了理论支撑。她作为第一作者在ACP,JGR等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同时她的新理论在国内外科学和工程项目上也广泛应用。其中,提出了GNSS掩星技术系列的新算法,被纳入国际知名掩星数据处理软件EGOPS,用于国际OPS掩星实时大气产品服务。评估了我国掩星卫星产品精度,确定误差来源,将风云掩星大气产品精度在平流层提升了5%;搭建了GNSS掩星大气反演研发平台,被国内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引入,服务于高精度定位;提出了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大气异常事件监测新算法,建立四十年气候基准,服务于高精度定位和天气预报。
  近年来,党中央慎重地提出了“双碳”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一名和大气观测高度相关的研究人员,李莹同志深知这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第一时间系统学习领会了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双碳”战略意图和举措,积极联系国外在该领域具有成熟经验的院士团队,谋划开展国际合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同时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她个人绵薄力量。
罗丽---后勤(红色传承)
罗丽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革命军人家庭。她的奶奶是新中国成立后,公社的第一任妇女主任,在火热的年代,奶奶积极投身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工作中。在抗美援朝的初期,奶奶将她的大儿子送到部队参军;台海风云之际,她又含泪将不满16岁小儿子(罗丽的父亲)送到空军部队。奶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对党、对国家饱含热忱,希望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所有。
  罗丽的父亲在部队里,刻苦训练,勤奋上进,在任尖刀班班长期间,由于表现突出,被保送到军校学习。回到地方后,历年获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荣誉,如今已光荣在党五十多年。
  罗丽同志成长在革命军人家庭里。她说,父亲教导我要正直勇敢,甘于奉献、努力工作,她在部队牢记父亲的嘱托,克服骄娇二气,苦练业务能力,在上机执勤和速记员的两项考核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分配到物数所工作后,罗丽在后勤岗位上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勇于克服困难。2008年开始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在研究所业主委员会物业年终考评成绩均为优良。在疫情期间,罗丽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安排各项防疫工作,紧急处置危险废物,保障物业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完成各项物业工作。
  罗丽说,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默默奉献的小螺丝钉,为研究院的科研后勤保障全力以赴的工作。
  在罗丽的革命家庭里,红色血液代代传承,她的女儿也在20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革命家庭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爱国、爱党的红色家风。
王文利---人事处(红色传承)
王文利的父母在中科院武汉分院建设初期就来此工作了,父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中科院这个“大家”。她的父亲是在1960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王文利出生在这样一个共产党员的家庭里,自小就接受着父辈良好的家风熏陶。
  她牢记父母的教诲,总是先“大家”后“小家”。对老同志的深厚情感,传承于自己的父辈,把父辈的建设者们都看做家人。她负责东湖园区离退休工作,东湖园区内高龄离退休老同志居多,一接到他们的求助电话,就立即热心地帮其解决困难。积极为老同志们组织文化活动,制作精美的小视频,记载活动中的精彩瞬间,传播老有所为正能量。在抗疫期间,她作为东湖园区疫情防控突击队员,帮助有困难的老同志们采买生活物资和药品,以解燃眉之需,把党组织的温暖送上门,获得老同志们的一致称赞。
  家和万事兴,“家”的观念早就深埋于她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如今王文利父母年事已高,她事无巨细的照顾生病的妈妈,休息和节假日回家陪伴父母。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言传身教,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也身为科技工作者的女儿,一家人互敬互爱,三代相传一颗红色的心,为科技事业默默奉献着绵薄之力。
  心中若有家,心中必有国。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她父亲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她说,希望看到后辈们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优良家风,幸福千万“小家”,振兴我们共同的精密测量院“大家”。
柴艳菊---测量与导航部(幸福齐家)
柴艳菊是一个质朴的人。她说,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和心态,没有标准;幸福齐家就是一个家庭具有“尊老爱幼的”家风,就是我们作为子女能照顾好父母、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做好榜样,大家庭充满关爱、包容、理解和互助,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柴艳菊的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不习惯都市的生活,一直在农村老家居住,她非常理解老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简单、衣食无忧就行。老人最渴望的就是经常听到孩子们的关心和问候。柴艳菊除了大小节假日回老家看望他们,每个周六是固定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其他时间有事随时电话),一般顺序是孩子拨电话和爷爷奶奶聊天,再由他们夫妻陪老人聊聊家长里短。孩子虽然在老家生活的时间不多,但是和老人有说不完的话,懂得表达自己对长辈的爱,柴艳菊感到非常高兴。
  柴艳菊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很自私,不懂得关爱,其实我们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一代,相信我们的行动会影响下一代的观念,就是要看我们怎么去做。
  尊老爱幼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点点滴滴。
邹紫韬---资产财务处(幸福齐家)
邹紫韬有一个相敬相爱的幸福大家庭。夫妻敬业爱岗努力拼搏事业,响应国家号召,育有一双热情礼貌健康的儿女,公婆及父母安享快乐晚年生活。
  邹紫韬同志始终将立足本职,服务科研,为科技自立自强保驾护航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工作中致力于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管理及核心业务中的重大疑难或关键性问题,多次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成本核算为切入点,推进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逐步融合,动态跟踪预算执行和业务开展情况,有效提高管理效能。研究院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持续、高强度的资金投入,邹紫韬同志精准编制预算与决算,为领导合理统筹可用资金提供坚实基础。她因此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能有今天的工作成绩,她说得益于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在国企从事财务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他父亲时常提醒她:要当好守廉、助廉的表率,守好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和她丈夫互敬互爱、和睦平等。一个任劳任怨,做家务,带孩子,孝敬公婆,照顾老人,做坚强后盾;一个全力以赴干事业,从普通员工奋斗成公司副总,去年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女人,邹紫韬自己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优良家风的传承者、良好家教的践行者,筑牢廉洁自律家庭防线,铸造好“小家”,共同建设好精密测量院这个“大家”。
  
中国科学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9030号-1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电话: 027-87199543      邮政编码: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