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
9月14日至28日,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著名教授Mahdi Motagh受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国际杰出学者项目资助,到访精密测量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密集学术交流。作为雷达遥感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Motagh的此次来访推动了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
访问期间,Motagh深度参与了多项学术活动。在青年国际学术沙龙上,他作了题为“从危机到治理:中国经验对伊朗水资源短缺、沉降与荒漠化的启示”的报告。通过对比伊朗因农业灌溉导致的地面沉降与中国太原通过跨流域调水等政策实现地表回弹的典型案例,他深刻阐释了中国生态治理经验对全球类似地区的宝贵借鉴价值,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在随后的精密测量院与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举办的系列学术报告中, Motagh系统展示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中的前沿应用。他通过巴西盐矿开采、伊朗地下水超采及中国三峡、四川滑坡等国际国内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时序InSAR技术与地质模型、机器学习方法深度融合,精准揭示灾害成因、预测演变趋势并进行风险评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Motagh主持的为期四天的高级InSAR技术系列课程,系统讲授了从数据处理、机理理解到机器学习分析的全链条方法。课程结合印度德里沉降、中国辽河油田形变等国际案例,生动展示了该技术在资源管理与工业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本次系列交流活动不仅系统展示了InSAR技术的最新进展,更搭建了坚实的国际合作桥梁。Motagh分享的联合国大学AID可持续发展项目理念,进一步强调了通过数据、分析工具与先进技术共享与国际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为研究院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术交流及课程现场
Mahdi Motagh,现任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及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雷达遥感与地质灾害学教授,并担任GFZ“雷达与光学遥感地质灾害研究”工作组负责人。他在雷达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灾害监测应用领域享有国际声誉,主要研究方向涵盖雷达遥感观测与岩土/地球物理模型及机器学习技术的融合,涉及构造变形、火山活动、滑坡、冰川动态及洪涝分析等多个领域。自2003年加入GFZ以来,他拥有逾20年科研经验,主导了一系列基于先进InSAR技术的卫星形变监测开创性研究。Motagh教授2007年获德国波茨坦大学地球科学博士学位,在大地测量遥感领域发表过多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
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国际交流计划(PIFI)国际杰出学者、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Mahdi Motagh教授受邀来访精密测量院开展深度学术交流
9月14日至28日,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著名教授Mahdi Motagh受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国际杰出学者项目资助,到访精密测量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密集学术交流。作为雷达遥感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Motagh的此次来访推动了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
访问期间,Motagh深度参与了多项学术活动。在青年国际学术沙龙上,他作了题为“从危机到治理:中国经验对伊朗水资源短缺、沉降与荒漠化的启示”的报告。通过对比伊朗因农业灌溉导致的地面沉降与中国太原通过跨流域调水等政策实现地表回弹的典型案例,他深刻阐释了中国生态治理经验对全球类似地区的宝贵借鉴价值,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在随后的精密测量院与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举办的系列学术报告中, Motagh系统展示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中的前沿应用。他通过巴西盐矿开采、伊朗地下水超采及中国三峡、四川滑坡等国际国内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时序InSAR技术与地质模型、机器学习方法深度融合,精准揭示灾害成因、预测演变趋势并进行风险评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Motagh主持的为期四天的高级InSAR技术系列课程,系统讲授了从数据处理、机理理解到机器学习分析的全链条方法。课程结合印度德里沉降、中国辽河油田形变等国际案例,生动展示了该技术在资源管理与工业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本次系列交流活动不仅系统展示了InSAR技术的最新进展,更搭建了坚实的国际合作桥梁。Motagh分享的联合国大学AID可持续发展项目理念,进一步强调了通过数据、分析工具与先进技术共享与国际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为研究院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术交流及课程现场
Mahdi Motagh,现任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及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雷达遥感与地质灾害学教授,并担任GFZ“雷达与光学遥感地质灾害研究”工作组负责人。他在雷达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灾害监测应用领域享有国际声誉,主要研究方向涵盖雷达遥感观测与岩土/地球物理模型及机器学习技术的融合,涉及构造变形、火山活动、滑坡、冰川动态及洪涝分析等多个领域。自2003年加入GFZ以来,他拥有逾20年科研经验,主导了一系列基于先进InSAR技术的卫星形变监测开创性研究。Motagh教授2007年获德国波茨坦大学地球科学博士学位,在大地测量遥感领域发表过多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