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
一、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精密测量院”)由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与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组建,是我国精密测量领域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研究院聚焦原子分子与精密测量物理、核磁共振、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数学计算等前沿方向,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致力于原子频标、原子干涉、磁共振波谱、生物医学影像、综合定位导航授时、重力测量等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精密测量科技在资源勘探、环境灾害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大应用,形成了“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大特色优势方向,正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密测量科研高地。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青)获得者17人、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4项;建有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磁共振中心●武汉(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9个省部级专业平台。
二、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简介
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依托于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磁共振中心●武汉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其中包括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1名,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青)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1名,国家领军人才1名,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入选者1名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3名。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入选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代表性成果。
研究组聚焦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超灵敏磁共振技术为核心,系统开展多核(1H、129Xe、19F、31P、23Na)磁共振设备研发、脉冲序列设计、分子-细胞-活体层面成像与分析、以及医学影像智能处理与多模态融合等研究。目标在于解析疾病相关的影像学特征与分子信息,为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新技术与方法。
团队科研基础雄厚,近年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承担中国科学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导专项、湖北省JD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技任务。
现因科研发展需要,诚邀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同推进超灵敏磁共振技术的前沿创新与转化应用。研究组将提供纯粹的学术氛围、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三、招聘岗位及要求
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2-3名
岗位职责:围绕多核磁共振技术,开展重大疾病早期检测相关的影像学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疾病机制探索、医工交叉、图像智能处理算法开发等;参与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协助指导研究生。
任职条件:
1. 符合国家博士后进站基本要求: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 具有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磁共振神经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有重大疾病早期检测及分子机制研究、核磁共振(NMR/MRI)、分子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医工交叉研究经历者;
3. 身心健康,热爱科研,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责任心强,团队合作意识突出,需全职到岗工作。
四、岗位待遇
1.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
2. 纳入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管理,年薪30万起。
3. 提供2000元/月租房补助,院内3H公寓可供选租。
4. 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作餐补助和工会等福利。
5. 积极推荐并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湖北省博士后相关人才计划等项目。
6. 对于业绩优异、能力突出者,可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人才计划引进。
五、应聘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含教育背景、研究经历、代表性成果、联系方式等)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专业”)。初审合格者,我们会尽快安排交流和面试。所有应聘资料予以保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电子邮箱:chendychin@apm.ac.cn
人才招聘
精密测量院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招聘启事
一、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精密测量院”)由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与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组建,是我国精密测量领域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研究院聚焦原子分子与精密测量物理、核磁共振、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数学计算等前沿方向,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致力于原子频标、原子干涉、磁共振波谱、生物医学影像、综合定位导航授时、重力测量等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精密测量科技在资源勘探、环境灾害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大应用,形成了“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大特色优势方向,正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密测量科研高地。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青)获得者17人、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4项;建有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磁共振中心●武汉(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9个省部级专业平台。
二、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简介
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依托于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磁共振中心●武汉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其中包括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1名,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青)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1名,国家领军人才1名,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入选者1名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3名。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入选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代表性成果。
研究组聚焦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超灵敏磁共振技术为核心,系统开展多核(1H、129Xe、19F、31P、23Na)磁共振设备研发、脉冲序列设计、分子-细胞-活体层面成像与分析、以及医学影像智能处理与多模态融合等研究。目标在于解析疾病相关的影像学特征与分子信息,为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新技术与方法。
团队科研基础雄厚,近年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承担中国科学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导专项、湖北省JD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技任务。
现因科研发展需要,诚邀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同推进超灵敏磁共振技术的前沿创新与转化应用。研究组将提供纯粹的学术氛围、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三、招聘岗位及要求
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2-3名
岗位职责:围绕多核磁共振技术,开展重大疾病早期检测相关的影像学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疾病机制探索、医工交叉、图像智能处理算法开发等;参与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协助指导研究生。
任职条件:
1. 符合国家博士后进站基本要求: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 具有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磁共振神经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有重大疾病早期检测及分子机制研究、核磁共振(NMR/MRI)、分子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医工交叉研究经历者;
3. 身心健康,热爱科研,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责任心强,团队合作意识突出,需全职到岗工作。
四、岗位待遇
1.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
2. 纳入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管理,年薪30万起。
3. 提供2000元/月租房补助,院内3H公寓可供选租。
4. 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作餐补助和工会等福利。
5. 积极推荐并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湖北省博士后相关人才计划等项目。
6. 对于业绩优异、能力突出者,可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人才计划引进。
五、应聘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含教育背景、研究经历、代表性成果、联系方式等)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专业”)。初审合格者,我们会尽快安排交流和面试。所有应聘资料予以保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电子邮箱:chendychin@apm.ac.cn